保健品市場盤子越來越大,“老大哥”湯臣倍健卻越活越回去。
《2024二季度消費新潛力白皮書》顯示,2024年第二季度線上保健食品市場銷售同比增長5.0%,整體銷售額超過319億元。
而據(jù)湯臣倍健財報,上半年營收46.13億元,較同期較上年同期下降 17.56% ;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8.91億元,較上年同期下降 42.34%。
曾經(jīng)的保健品一哥,湯臣倍健老態(tài)盡顯。
明明賽道一片向好,而湯臣倍健自己卻越來越賣不動了?
湯臣倍健2024年半年度財報 來源:網(wǎng)絡
產(chǎn)品不上新消費者不上心
表面上看,湯臣倍健利潤腰斬,是因為銷售費用開支太大,半年花了18.22億元,其中5.22億是廣告費。
但深層的原因是,湯臣倍健找不準自己的定位,花錢花不到點子上,營銷費用打了水漂。
打開購物平臺,搜索湯臣倍健,會發(fā)現(xiàn)排名前三的產(chǎn)品始終是老三樣:蛋白粉、鈣片和維生素。
在湯臣倍健剛面世的時代,這些產(chǎn)品在中國市場上足夠新鮮,捎帶著把“保健品”的概念深深刻進了消費者的心智。
但二十多年過去,保健品需求越來越個性化、差異化、功能化,消費者恨不得眼耳鼻舌、五臟六腑、失眠焦慮……不管什么需求,都各來一種補劑,但湯臣倍健端上來的永遠是老三樣,根本滿入不了消費者的法眼。
品牌老化,根源還是新品勢能不足。
更麻煩的是,為了維持住品牌的價格和姿態(tài),湯臣倍健還不能輕易降價,只好在廣告和營銷上想辦法。
但消費者已經(jīng)有充分認知的品類,也很難支持品牌溢價。
同樣是一瓶維生素C,湯臣倍健一瓶78克的維c售價為85元,而多加2元就能在養(yǎng)生堂買到110.5克,消費者為啥要選前者呢?
毛利潤是上去了,凈利潤卻掉下來,整個一惡性循環(huán)。
藥店情深難舍轉型跌跌撞撞
湯臣倍健曾經(jīng)的成功,在于敏銳察覺到,消費者“買保健品如買藥”。
它把自己和線下藥店生態(tài)深度綁定,消費者進門買完了藥,總會琢磨琢磨自己最近身體不好,是不是得補充點營養(yǎng)。
仔細一看,密密麻麻全是湯臣倍健的產(chǎn)品,得,就是它了。
消費者買了單,藥店賺了錢,品牌鋪了貨,妥妥三贏。
靠著這一手,湯臣倍健2010年成功上市,成了“國內保健品第一股”。到2012年,湯臣倍健的零售終端突破3萬個,這些線下觸點就是品牌的壁壘。
好景不長,沒要幾年電商崛起,在就診都可以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上進行的時代,消費者買點保健品實在沒必要跑一趟藥店。
成長于新場域的品牌,比如WonderLab,一開始就為電商而生,離消費者更近;
老藥企涅槃重生,比如同仁堂、云南白藥等等,靠著深厚的研發(fā)基礎和品牌聲譽翻身。
兩下夾擊,把依托于線下做生意的湯臣倍健整不會了。
一方面,湯臣倍健線下生意風生水起,對新趨勢的察覺和轉型本來就慢了一拍;另一方面,線下過大的包袱,也讓品牌轉型手忙腳亂。
單說一個價格體系,同款產(chǎn)品能賣出八百個不同的價格,一瓶鈣片在抖音和京東的價格為74元,到了淘寶卻變成了88元,甚至有的產(chǎn)品同款線上線下的售價可達三倍之差。
沒人想心甘情愿做被割的韭菜,只能說湯臣倍健的電商轉型還長得很。
小紅書上保健品相關內容 來源:小紅書
不同平臺湯臣倍健的鈣片價格 來源:網(wǎng)絡
一哥不缺錢就缺大單品
在這個連mbti都能分出16種的高度個性化時代,誰能抓住個性化的需求,誰就能搶占消費者心智,成為品類的“代言人”。
湯臣倍健旗下的產(chǎn)品太多、太泛了。消費者能模模糊糊認識到湯臣倍健是一個不錯的保健品品牌,卻又想不起來它主要賣什么。
一句話概括:湯臣倍健只有國民度,缺乏精準度。真要上手選購產(chǎn)品,還是更青睞于在細分賽道更垂、更專注的品牌。
恰如說到辣椒醬就會想起老干媽,對于湯臣倍健來說,它現(xiàn)在最缺乏的,就是極具差異性和代表性的核心產(chǎn)品。
前面提到過,保健品市場的規(guī)模仍然處在上升趨勢中,關鍵在于消費者的需求高度個性化,品牌需要針對不同的需求和場景開發(fā)對應的產(chǎn)品。
這個市場足夠大,容得下很多新品牌。
另一方面,從品牌心智的角度來說,主打的功能性越明確越好,甚至這個品牌就只做這一類產(chǎn)品,把這個功效與品牌名牢牢結合,讓消費者忘都忘不掉。
品牌沒有支撐、產(chǎn)品不夠垂直、渠道管理混亂,這是導致湯臣倍健在保健品賽道掉隊的直接原因。
更本質的原因是,綜合性保健品品牌不是當前市場需要的。消費者不需要多而全的萬能藥,更關心能不能解決自己獨有的健康焦慮。
當然,瘦死的駱駝比馬大,湯臣倍健再怎么說,也是保健品賽道的老大哥,有充足的資源和空間來騰挪和轉型,期待它找到屬于自己的大單品。